第 1 頁 (共 1 頁)
#1 [心得] 也談獸設
發表於 : 2024年 12月 22日, 23:05
由 狐鬼瀟湘
在獸文化中,「獸設」是具有其獨特性的事物。鮮少有其他的同好圈,會在自己的化身上投注如此深刻的關注。而對於獸設,也就是英文稱為「fursona」的事物,我相信能以下列數點說明:
細節說明於下:
獸設的語源,是從「人格面具」(persona)而來,是透過諧音替換了首音節(fur + per-sona → fur-sona)的造字。而人格面具的概念是心理學者榮格所提出,用來指稱「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域與不同人互動時,表現出不同的形象」此一現象;同時認為人可以有許多面具,「人格」則是所有面具的總和。
某種意義上,這個概念強調是一個人只能感受到另一個人的一些片面與表象。而考慮到人們幾乎不可能理解他人的內在——很多時候一個人連自己的內在都無法理解——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有限,如果能全然理解則是少數特例,或許是最為合宜的選擇。
在此概念下,獸迷之間的互動相處時,出現了具有共性的人格面具——具有獸人形象與心智的樣貌;這些樣貌可能只有文字敘述、或著有繪畫或模型的物理實體存在,但終歸有兩個相同特質:具備獸人的樣貌,且是代表自己的形象。
所謂「代表自己的形象」,指的是「一種符旨指向自己的符號」。類似於簽名、班級座號、親友之間特有的綽號,是一種在特定場合,能指向你自己的符號。只是相對於文字語言,則是更為鮮明的人物,甚至是帶有一段故事的人物。
類似的概念可以參考漫畫創作者在自己作品中需要登場時,替代本人所使用的人物。如鳥山明的「自畫像」,雖然說是自畫像,但卻是戴著防毒面具、鉗形機械手的創作人物;同樣是漫畫家的荒川弘,「自畫像」甚至不是人形,而是雙足直立的牛。
將視線脫離創作物,不難看到鳥山明的手五指俱全,而育有二子的荒川弘當然也不是牛。但即使如此,也不妨礙世人將這些虛構形象與背後的人物相連結。這種連結甚至受到法律保障,如臺灣法律就承認在虛擬身分能與現實人物連結時,侮辱虛擬身分會視同侮辱現實人物觸犯公然侮辱罪(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99年度上易字第2381號)。
而在獸圈中,這種連結可能更為強烈。不難見到有各種文章熱烈討論何謂獸設、如何設計獸設(如版上文章:viewtopic.php?t=7)。而當「重視自己的獸設」這種現象在獸迷間廣泛流傳,獸設也就有了超出一般意義的形象代表物的意義。而在這過程中,由於獸迷群體的特性——喜好擬人化的動物——所以獸設這個詞指稱的形象人物,會有一定的獸化程度,或獸人或純獸,但只有獸耳通常不會被稱為獸設。此外就算是獸人或純獸,如果不代表某人,那麼通常稱為「自家孩子」、「原創角色」、「OC」。
至於獸化度多少才算獸人,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類似於「多深的灰色可以算是黑色」,以群體而言,有大致的概念,某些場合甚至有嚴格的定義,但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時,每個個體則各有不同觀點。
而關於獸設的意義,則延伸到下一個子題:
#2 Re: [心得] 也談獸設
發表於 : 2024年 12月 22日, 23:06
由 狐鬼瀟湘
如前所述,獸設是一種獸迷之間的人格面具。但此一人格面具與面具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則各式各樣。
翻閱資料,不難察覺近代獸迷群體形成的時空背景,與1980年代歐美奇幻文化社群有關。或許是因為這樣,就筆者經驗見聞,以及各種零散資料,筆者相信對於「獸設」與「持有獸設的獸迷」之間的關係,可以參考時代背景概略分出三種典型。
一、作為操縱角色或扮演對象
在相同的時空背景與群體中,角色扮演遊戲(如DnD)相當盛行,與會玩家往往有許多的角色化身行走於不同遊戲世界。
對這些獸迷而言,獸設就是「角色」,一個在特定環境時操縱的身體、在特定場域會明確指向自己的符號——不是自己,但是自己的延伸,或著自己扮演的對象。這種概念下,獸設通常會有詳盡的設定文字,甚至一份長篇小說。
二、作為靈魂或真實自我等
在相近的時期,新異教主義(Neopaganism)開始在歐美興起,歐美人開始探索基督教世界以外的精神世界;這包括各種古老甚至一度消亡的非基督教宗教,以及一些尚未成為宗教的信仰。
這些宗教信仰中,吸引獸迷群體的,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對古埃及獸首諸神的再次喜愛與崇拜,也有一部分獸迷與「獸信仰者」(therian)產生交集。這一派抱持的自我信念較為分散,有些自我認同是某些特定的動物,有些則相信有動物作為靈魂嚮導。而傾向於這一派的獸迷,他們的獸設有時會被自己認定是「自我的真正樣貌」。就筆者經驗所及,有些在這方面信念強烈的獸迷,甚至認為人類形體只是行走物質世界時不得不為的將就,自我描繪的獸設才是自己靈魂的樣貌。
對這些獸迷而言,獸設就是「自身」——比血肉凡軀更真實,直指靈魂本質。或著借用精神分析學者溫尼科特的理論,我們不妨說:這是源於自發性精神體驗的真實自我(true self)。
三、作為單純的人格面具
如前所述,人格面具是一種在與人互動時使用的形象,對一些獸迷,獸設也僅此而已。不像是「作為扮演對象」的一派,那純然是自己個性的自然展現,也少有複雜而深刻的起源故事或背景設定;不像是「作為真實自我」的一派,往往沒有那麼強烈的精神連結與超驗含意。
前述三種獸設的典型,在實際使用時往往互相交織,每種典型都有一點。一個人可以同時將自己的獸設視為真實自我,但同時也是在獸迷之間才會顯露的人格面具;又或著在扮演自己創造的人物時深深受到內涵影響,由外而內的重新塑造自我認知。
歸結來說,獸設對於持有者以外的人而言,是用來辨識持有者的符號。而對於持有者而言,則有各種不同的意義。如果將人格面具比喻成真正的面具,那麼獸設就是獸人樣貌的面具,而這面具的材質、規模則各式各樣,配戴面具的是什麼程度的獸人甚至不是獸人,也難以一概而論。
但即使有這些分歧,手上的面具就是獸設,這點卻是相當明確的。
#3 Re: [心得] 也談獸設
發表於 : 2024年 12月 22日, 23:13
由 狐鬼瀟湘
最後來補充並澄清一些常見於討論的疑義:
一、獸設並非成為獸迷的必要條件
從前文的脈絡不難理解,很可能是先成為獸迷,才有獸設,因此不須要是獸設也能是獸迷。實際上,作為資深獸迷,紀錄早期獸圈歷史的弗雷德‧帕滕(Fred Patten)就沒有明確的獸設。
二、獸設存在形式包括文字、繪畫等
如前所述,從文字到繪畫以至於立體模型都是一種存在形式。某種程度上,對於不擅長視覺藝術的獸迷,獸設必然是先以文字的方式說明,再交由擅長視覺藝術的創作者進行創作,才會出現常見的獸設圖。
三、非獸迷可能會持有獸設
某個特定人物,自我認定中,對獸人、獸文化不感興趣,但因為交際便利或著其他原因,創造了獸設來使用。這種可能當然是存在的。
但有個小問題:一個人身份的界定,除了自我認知以外,行為舉止也會影響旁人的對其身份的界定。不妨想像這麼一個情境:某個人自認不喜歡棒球,不是棒球迷,但只要有棒球比賽必定到場,家中有相當數量的相關收藏,對於各經典賽事、棒球名人也如數家珍。此時其他人看到這位人物,多少會認定是棒球迷;甚至當事人如果堅稱自己不是棒球迷,還可能會被認為是在矯揉造作。
一位持有獸設並加以使用的非獸迷,可能也有會有類似的情境。
四、使用版權物或二創角色作為自己的獸設可能會有爭議
將有版權的東西直接當作自己的虛擬化身,會有法律上的爭議。如果是將有版權的事物加以改造、延伸創作,作為自己的獸設,也可能會有侵權的問題。而就影響方面,雖然筆者沒有找到因為使用版權物當獸設而被起訴的例子,但曾聽聞歐美獸圈中,有獸友的設定與迪士尼的羅賓漢過份相似,導致繪師拒接委託的例子。
另一方面,作為一種符碼,太過平凡相似,也可能會引起其他困擾。在獸圈以外,撞名、撞衫都會讓人心生芥蒂,而設定如果來自流行文化,與他人近似的可能會就迅速增加……就筆者經驗,曾見過因此發生口角的事例。
五、一個人可以有複數獸設,這些獸設之間的關聯可以是迭代更替,或著同時並存
生命充滿著成長與變化,更何況人格面具呢?有些獸友隨著成長,會不時對自己的設定增添修改,隨著自己的期望以及美感而產生變化。
另一方面,作為概念上就能複數持有的人格面具之展現,一個人當然可以同時有好幾個獸設存在,並應用於不同的時機與面向。
六、獸設還可以有細分稱呼
承上,一個人可以有多個獸設同時存在,此時為了區隔,有時會直接造詞來稱呼,通常都以種族區分,而能望文生義,如:純獸設、狼人設、龍設等。
七、獸設與獸裝之間雖然有相近之處,但不能等同
獸裝不一定是某人的獸設,但可能是依據某人的獸設所創造。
如前文,獸設是更具有個人色彩的事物,而獸裝相對來說,除了訂製以外,甚至可能是先製造後交付他者,甚至在不同的持有人中流轉,這些特質在獸設中相對少見,同時概念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雖然概念相近,但不完全一致。也曾聽聞日本繪師表示:獸裝和獸裝的穿著者是分離的。
以上文字,願能說明獸設此一概念,並為後來者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