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歷史「學」書籍閱讀紀錄

心情、日記、思想、評論。
版面規則
  1. 本板供會員抒發心情、分享經驗之用。
  2. 所有內容將自動視為作者保證為真實發生而非虛構;如果確知虛構部份或全體,將視情況處理。
  3. 內容牽涉到其他人時,視作已徵詢同意或無須徵求同意論;若收到抗議,會視情況刪除。
  4. 本板設有心情、想法、分享和其他四種分類,請依照發表內容進行選擇:
    • 「心情」是「抒發心情」
    • 「想法」是「對事物的看法」
    • 「分享」是「作品、經驗及資訊分享」
    • 不屬上述即「其他」
  5. 其餘規定參照總版規。
回覆文章
頭像
語狼
浩宇微粒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22年 5月 28日, 00:06
獸設: 努力練習繪畫中
頭像出處: 薩克
社會性別:
聯繫:

#1 [其他] 歷史「學」書籍閱讀紀錄

文章 語狼 » 2023年 3月 9日, 21:24

先前有篇對歷史學問討論算......蠻熱烈的文章?
加上自己因為創作世界觀的建立,讀了一些和歷史學問相關的書籍。因此將讀的內容記錄成一篇算是心得與重點整理的文,這表示內容是統合各書籍,自己對於歷史學也沒有很深入的研究,若有專業人士也歡迎指證。

參考書籍
何謂歷史 愛德華.卡爾
西方歷史哲學 嚴建強 王淵明
西方史學史 張廣智
史家的技藝 馬克.布洛克
史學導論 鮑世奮 趙干城 譯

正文開始:
一、歷史的定義:
1.高中的教科書:歷史的定義是專注於人類在各時空背景下活動的古老學科,可以用來知古鑑今、了解與尊重多元文化。
2.卡耳:歷史是歷史學家跟他的事實之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是現在跟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對話。
高中教科書的看法看起來很標準,然而仔細去定義就需要一些價值的判別,所以我這裡從卡耳的話開始進行討論。
何謂歷史的第一章從1896年開始,講述歷史的發展過程。十九世紀是講求事實的時代,所以他們認為能反映事實的紀錄和資料足以成為歷史,
而學者們也認為自己有辦法找出足以代表事實的資料。這代表歷史是有選擇性的,從許多資料中史學家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可以登場,然而這種過程還是經過史學家的加工,找到的古老的文獻、日記與書籍也是需要史學家去辨別,所以處理史料是史學家不斷加工的過程。

19世紀的史學家因為對於當代的發展充滿自信和樂觀,因為現況很滿意自然不會對懷疑這些事實是否有其他問題
,所以對歷史哲學不太重視,他們認為只要人做好本分就會持續邁向進步。但進入到20世紀,社會的變遷讓史學家必須要面對這件事情。義大利的克羅齊認為所有歷史是當代史,我們帶著現在的問題觀看過去,歷史學家的主要任務不是紀錄而是評價,他覺得不評價的話就無法知道甚麼是該記載的。例如十字軍東征的經過,史學家觀看相關文獻覺得某些事情特別重要(似乎影響到事件的發展)
才會記錄下來。後來的學者柯靈烏認為歷史哲學是「歷史學家與探究之事這樣相互關係」中的兩者。史學家在重建過去時必須要經由自身的選擇與詮釋,才能讓他們成為歷史事實。卡耳也提出了三個論點來佐證,其中我覺得值得思考的是歷史學家必須要有想像力與通過現在的眼睛才能觀察過去。前者是指理解過去要想像過去人的心智,像是中世紀被基督教的價值觀支配,當時人們的行動多少都有被影響,就不能以現在的角度去認為他們是蒙昧的,必須要想像當我有這樣的信念時,也會作出相應的舉動;後者是歷史學家必定會被自己的時代影響,
有些名詞有一些價值判斷,法國大革命的民眾稱呼,就分別代表史家對於他們的價值。價值必然會受到史學家當時處境的影響,東羅馬帝國的史學家解釋過去的事情一定脫不了神學的觀念,十九世紀的史學家也是用當時的觀點來看過去的事情。



二、歷史的作用與涵義:
過去的事件可以或多或少的提供未來指引,例如一個地方是鮮少開發的地區,少數的開拓者把關於這地區的水源、地形與植被等記錄下來,新生代的探險者們就可以從這裡知道哪邊可以取水;歷史也可以用來凝聚社會意識,像是書中舉例大英帝國的殖民與征服被描繪成傳奇,而這個傳奇就是根據英國歷史的發展而形成。英國的發展是因為憲法自由的進展,而進展是尊重過去的傳統緩慢前進,這種觀念的闡述常被認為是輝格黨(偏向保守的政黨)所為。所以在某些人心中,過去的事情似乎就是一種方向,可以說明現況與未來要如何前進,有些學者便認為歷史是人類進步的證明,就是所謂的進步史觀。這些學派的人認為人類是一個整體,他們認為人類歷史就是一直在進步,從中世紀認為歷史是上帝的安排,到文藝復興把焦點方在人身上,到科學革命讓事情發生的原因有了更多理性的支持,未來也會持續發展。
當然,也有些學者認為的歷史並沒有辦法揭示真理,大多數是為了政治目的而做的行動。

二、歷史的因果關係:
歷史事件的紀載不是無止境地記錄過去的事情,必然要選擇哪些事情是重要,應當被記載下來。而史學家最常問的問題事情為什麼會發生?造成甚麼影響?
例如十字軍東征的原因,史家們就須尋找文獻紀錄,建構出一個可信賴的歷史事實說明十字軍東征發生的原因。
這裡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所謂「因為這樣的事情,所以發生那樣事情。」適不適用這麼複雜的情境呢?
把砂糖放到熱水中不用多久就會融化,我們可以說因為溫度的關係讓砂糖的晶體結構被打斷,所以砂糖才會消失在水中。拿另外一杯熱水與另一把砂糖重複操作也會得到相同的結果,但戰爭發生的原因、朝代的滅亡與圈地運動的起源,似乎沒有辦法透過實驗來得到相同的結果。
另外偶然性是史學家沒轍的事情之一,像是20世紀初的希臘國王亞歷山大一世被猴子咬,導致他得到敗血症而死亡,新上任的領導者繼而引發了後續對希臘的戰爭,導致大量的希臘人死亡。
不過,偶然事件經不起證據合理的詮釋,不論對過去或現在都沒有意義,因為我們沒辦法把他們當成一般的命題,例如統治者被猴子咬接下來就會有一大堆人死於戰爭。但我們可以從其他角度來分析事情,像是為什麼流亡海外的君主有本事能回到國家繼承王位,是甚麼原因要發動戰爭。
所以歷史學家的職責之一就是從許多的事實中,把有關的事實挑出形成圖案,無關事實捨棄,最後形成一則合理的推論。
另外,因果關係也是需要時代的演進才能接近真實,例如天災的原因,古時候的史學家會歸類於天命人倫,但現在的史學家可以根據氣象學進行解釋(?)

三、歷史與科學:又回到十九世紀,當時的史家認為歷史就是一門科學,可以透過提出假設、歸納與統整來找出所謂的事實。但科學界認為歷史因為以下特性而不是科學。
圖檔
而卡耳也提出自己的論點(以下摘要節錄)
1.歷史處理通則與特例的關係,關切一般性(如什麼樣的情況會產生革命)與特例性(為什麼出現那些情況卻沒有革命產生)。
2.歷史可以透過通則化給予借鏡(有一些現象出現代表事情要發生了)。
3.歷史無法作出特定預言,但可以作出通則性的指引。
4.歷史研究也是與社會科學一樣,同時主體與客體,彼此之間也會相互影響。(前提是社會科學是科學)
5.歷史家會有道德評斷的問題,但這些道德評斷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圖檔
圖檔
我覺得卡耳把歷史歸類於科學的理由是因為它從知識論的論點出發,延伸到歷史其實和社會科學很像(關於歷史、社會科學與科學的本質很值得新開一篇文討論),而卡耳對科學的定義也有自己的看法(覺得已進入到哲學層面orz)。

四、歷史的發展:
大略節錄個時代的特徵:
1.古希臘:神話傳說為主,雖然多數不符合現實但能反映當代的社會價值。希羅多德的史觀雖然有天命思想,但裡面的社會思想也漸漸出現
2.修昔底德的史觀具有唯物主義,以人為中心和因果關係,但還是有天命思想。
3.中世紀的歷史是基督教為中心,幾乎所有歷史的編寫反映基督教的教義(歷史的終點就是神會主導人類發展)。
4.近代的馬基維利君王論,強調歷史是為了政治目的。義大利盛行考古學,強調史料的考證;之後到了,博學時代史家以整理資料為基礎。
5.18世紀被稱為歷史的時代,因為人類發展被當時的人認為遠遠超越先前的時代,所以他們認為歷史是全然客觀的。
6.浪漫主義史學認為個民族應該要書寫自己的歷史,強調地方色彩與感情。
7.馬克思主義的史學認為人創造環境,但也受環境影響,歷史是人與環境互相鬥爭的過程。
8.現代史關注到全球化、少數民族、後殖民與性別家庭......等,有別於之前的政治史與國家史。

五、歷史與道德:史家能不能做道德與價值評斷也是個爭論問題。一部分的學者認為不應該做道德評斷,像是亞歷山大、拿破崙或是希特勒,發動戰爭造成許多人身亡,但他們的確在歷史的舞台上造成巨大的影響;另外一部分的學者認為書寫歷史本身就是一種評斷(因為史家覺得這件事情重要能造成事件的演變,所以才記錄下來)。如果可以進行道德判斷,那就延伸出要用當時的價值或當代的價值判斷。主張當時價值為判斷標準,是因為當時不像現在有那麼多知識,社會風氣和人類價值有所不同,有可能歷史人物的行為就被限制住了;主張以當代觀點進行判斷是因為歷史必然要與現在做連結,所以要以現在的價值觀看過去的事物。卡爾的想法偏向後者,但在書中也說明評判不應該用絕對性的字眼例如好的、壞的,應該用比較性的字眼,如進步的、先進的與過時的......等字。

六、歷史的考證:史家找到史料時須經考證,考證分為外部考證(確認作者、產生的地點和日期是否如它所呈現,有些可能是在當時被偽造的,例如契約、財產或社會地位證明)與內部考證(理解該文獻的文字內容,例如有可能原作者會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貶抑該時代的一些制度,或是發表自己的成見)。歷史文件也會與當時的環境做比較,像是當時的語言風格會影響書寫的習慣,但如果發現兩篇一模一樣的文件,那其中之一必定是偽造的文件。遇到偽造的文件也需考慮的偽造的動機,或許能了解當時的一些社會背景,像是某些時代漂竊與偽造被認為是可以的行為。
七、心得與結語:
以前高中讀歷史也沒有思考這麼多,直到上大學接觸史學導論才初次瞭解歷史學,又因為小說的世界觀而再次接觸歷史學。這樣瀏覽下來,歷史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價值判斷的學問,不論是古今發生的大小事,還是研究歷史的態度都是。自己的觀點老實說也沒有很鮮明,畢竟目的是用一些現實的知識與學問當作小說世界觀的參考,不過我認同:歷史是人類活動的痕跡是一門知識,關於過去的知識因為現在的知道得更多而更接近真實(例如之前史學家記載因為某某地區的人不信仰神,所以葡萄才沒辦法發酵成酒,根據現在的知識我們可以知道濕氣與溫度才是影響發酵的原因,而跟信仰沒關係),如果歷史代表人類發展的方向,那勝者寫歷史的觀點是正確,因為勝利者的確改變了事件的發展,但人類彼此不能視為一個同質的個體,文化與價值觀差異會讓各民族與社會勢力有不同的發展,所以從後殖民、戰敗者與少數民族觀點的相關史學研究也漸漸出現。最後,歷史的發展是否像中世紀,終點是神所安排,或是像馬克思(共產社會)與黑格爾(世界精神)有最終的社會模式,我個人是覺得人類的發展應該會漸漸進步,不在物質世界,而是往精神和心靈領域邁進(?)。

回覆文章

加入會員或登入帳號以參加討論

您需要成為會員才能回文

加入會員

歡迎加入野邦,一片獸迷得以暢所欲言、自由發夢的天地
提供不受演算法干擾的文章顯示、無限的網路空間
以及寬容的環境

註冊

登入帳號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