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平庸」與「詩意」

原創文學作品,包含詩、詞、曲、散文、小說,文藝切磋。
版面規則
壹、本板以收錄文學創作及其相關為宗旨,包含而不限於獸創作。
貳、請注意錯字與標點,標點符號一律全形。
參、回文請達盡量達到三行或五十字以上。
肆、文章請妥為分類,並遵守字數限制。附圖:
伍、AI創作一律分類為[A.I.]類。發表時請註明所使用的演算法與資料庫,或著所用軟體及網站。
陸、上述內容僅為提要,詳請閱:文思泉湧版版規
回覆文章
頭像
狼狗傑
環日行繞
文章: 267
註冊時間: 2012年 8月 22日, 18:00
獸設: 半狼半犬
頭像出處: 野狼1991
社會性別:
星座:
聯繫:

#1 [討論] 「平庸」與「詩意」

文章 狼狗傑 » 2020年 2月 14日, 00:12

https://www.plurk.com/p/norl7s
一開始的問題是由臺獸研的威爾森在噗浪上提出來的:如果統計模型跑出來、過度具備可預測性的詞語序列,能夠稱為平庸,而這種平庸還可以當作區別人類與機器產物的判準(不過人類寫法院判決放入統計模型大概就會被判定成機器產物);那當有人宣稱從這種統計模型產物中感受到詩意,他感受到的是什麼?「想必不太是拉伸詞語或詞組意義產生的效果。那是什麼?」

以下內容整理自本人在那個討論串裡的發言,企圖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一些人能從過度具備可預測性的詞語序列與法院判決感受到「詩意」,是他們偏好所謂「條理」使然,例如所謂普魯士紀律(包括其官僚文書的組織性語言)帶來的秩序感,並且古代詩歌極重韻律規則規則也是詩意的重要來源。
  那麼,所謂具備可預測性的詞語序列,具備規則的文字,又為何有人會稱之為平庸呢?我想起《心圖》〈無聊〉一章提及一個故事:一個西方人在日本的佛教道場體驗窮極無聊的起床→早課→打掃→早飯→冥想→晚飯→晚課→冥想→睡覺行程,和尚們覺得稀鬆平常,其他旁人覺得無聊透頂,只有他說這種充滿秩序的生活安排深具啟發性--該章作者表示真是見鬼了。
  會令普魯士軍國狂與格律派詩人感受到古典主義「詩意」的規則,確實也會讓惠特曼這樣的現代詩開創者感到「平庸」且「無聊」吧:惠特曼開創的現代詩正是不守古典詩所謂的「格律」的。余光中評論詩也做過這樣的分類:格律派的「詩意」跟自由派的「詩意」非常不同,前者喜歡秩序,後者渴望不受限的創新
  若用陶瓷來比喻,一般人覺得枯燥無味、平庸甚至文學性低劣的公文與機器產文大概是造型十分固定的陶瓷產品(比如說陶瓷馬桶之類的);格律詩就是款式也算固定但裝飾華麗的陶瓷藝品(也許是景德鎮,或是邁森);而重視創新與自由,八成會排斥所謂詞語序列可預測性的各種實驗詩……應該就是後現代主義的陶瓷藝術吧(說不定還會加上行為藝術把它摔個粉碎)。

  回到問題本身,我想詩意同時具有「形式」(如韻律,及隨之而來的詞語序列可預測性)與「變化」(讓人不覺得「平庸」的東西)兩種層面。如果有人說從統計模型感受到詩意,他感受到的應該就是「形式美」,就是費曼在他的自述《別鬧了,費曼先生》中說的,他從科學知識、理論、發現與公式感受到的東西--他甚至還為這類「形式美」狠狠酸了惠特曼,說現代詩人的浪漫永遠無法理解這種形式之美,痛批詩人看科學只覺呆板,不懂科學的美感。
  不過費曼另外還有提到「對宇宙奧妙的驚嘆」,似乎就不屬「詩意」範疇了,對應到說模型產物有詩意的人那裏,大概就是研究者看到「原來模型能跑出這種東西」的驚嘆。但在費曼那裡,「詩意」與「對宇宙奧秘與人類發現的驚嘆」是混為一談的。那麼,宣稱統計模型有詩意的人,他們感受到的「詩意」除了意指形式美,可能也包含對研究成果的驚嘆

參考資料:
王碧珠譯(2001)。《心圖:探索熟悉又全新的世界》,台中市:鄉宇文化。(原文Louise van Swaaij & Jean Klare. Atlas van de belevingswereld)
余光中(1983)。<穿過一叢珊瑚礁-序敻虹的《紅珊瑚》>,《紅珊瑚》,臺北:大地。
吳程遠譯(2005)。《別鬧了,費曼先生:科學頑童的故事》,臺北:天下文化。(原文Feynman, R. P.,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Adventures of a Curious Character)
因為早年寫小說的嘗試,我很早就知道描寫人際之間的爭吵與不和是我的強項。我寫作不是受自繆思祝福,而是不和女神賞賜了金蘋果。來自阿波羅的幫忙也不少:夢的靈感泉湧至今不見乾涸。感謝諸神如此厚待著我。

回覆文章

加入會員或登入帳號以參加討論

您需要成為會員才能回文

加入會員

歡迎加入野邦,一片獸迷得以暢所欲言、自由發夢的天地
提供不受演算法干擾的文章顯示、無限的網路空間
以及寬容的環境

註冊

登入帳號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